記者/邱猷權/嘉市報導
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的舊嘉義市公所,是二戰後台灣第一批公共建築物,被譽為台灣理性現代建築的指標。修復工程自112年2月20日起動工,預計114年6月完工。市長黃敏惠日前率市府團隊前往視察,期待透過修復與導入OT、創新設計中心,讓舊市公所成為活化歷史的建築典範。
黃敏惠指出,舊嘉義市公所見證嘉義市行政沿革、承載市民70年記憶,是嘉義市第一棟登錄為文化資產之二戰後建築物,在文資保存上有其獨特地位。市府克服困難,自籌2億2,530萬元進行歷史建築的修復及再利用工程,並考量周邊商業區發展,爭取前瞻計畫停車場補助,兩大工程齊頭並進,相信能提升區域的整體形象與功能。
黃敏惠期許嘉義市成為「台灣的京都」,主要在於學習京都「新舊融合」與歷史並存的精神。舊市公所修復過程,以細膩工法讓70年前建築工藝得以重見天日,並保存過去建材;未來一樓將規劃招商,二樓保留市長室與議長室,利用長廊保存歷史場景,三樓則將規劃為創新設計中心。
由於舊市公所位於市中心精華區,因此也計畫設立停車場,進一步紓解附近停車需求。市府交通處表示,舊市公所地下停車場工程總經費4億8,255萬8,000元,中央補助經費2億2,163萬4,000元、地方自籌經費2億6,092萬4,000元,預計於今年底完成發包,待義昌公園停車場完工雙雙啟用後,可望紓解周邊商業區停車需求,提供更加智慧化、綠能、便利的停車環境。
▲黃敏惠聽取建築師簡報施工情形。(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關於此 post 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