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 月5日 星期六
雲嘉時報 | YunjiaiTimes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雲嘉時報 | ChiayiTimes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首頁 地方

打造永續全新嘉義市 黃敏惠施政五周年率團隊齊呼新永續 出發!

2023-12-26
A A
▲嘉義市政府於今日舉辦黃敏惠市長施政五周年記者會,向所有市民朋友們細數例年來成果及未來展望。(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政府於今日舉辦黃敏惠市長施政五周年記者會,向所有市民朋友們細數例年來成果及未來展望。(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政府於今日舉辦黃敏惠市長施政五周年記者會,向所有市民朋友們細數例年來成果及未來展望。(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FacebookLINEWhatsapp

記者邱猷權/嘉市報導

在台灣地方自治史上寫下新頁,創下同一人四度當選同一縣市首長的嘉義市長黃敏惠,今(26)日在市政府中庭以「新永續・出發!」為題,舉辦就職五周年記者會,黃敏惠感謝所有市民的支持與肯定,與市府團隊「共同寫歷史、作伙拼未來」,強調未來將透過「跨域交流、城市加速、影響擴大」三部曲,建構全齡共享 世代宜居的幸福嘉義市。

黃敏惠5年市長任內施政成績表現亮眼,今年更是屢次獲獎,綻放榮耀光芒。不僅連續第3年勇奪「永續城市特優獎」最高榮譽、連2年蟬聯「最佳首長信任獎」;在《天下雜誌》「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中,並以81.1高分名列施政滿意度全國第一;《遠見雜誌》發布〈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亦展現堅實民意基礎,以滿意度77.8%,施政分數76.6分再度蟬聯五星市長殊榮。

在市政建設成果方面,嘉義市接連推動重大橋樑如通港橋及軍輝橋改建,打通番仔溝橋通洪斷面;以東義路及盧山橋改建工程改善區域的積淹水問題,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及優良工程金安獎雙金肯定。持續整建雨水下水道,建置率已近8成,污水下水道接管戶數,5年來突破萬戶飆升近20倍。

黃敏惠進一步表示,市區鐵路高架化縫合鐵路沿線兩側發展,是翻轉城市重要契機。湖子內區段徵收各大公共工程陸續動土完工,形塑優質生活環境,已成為嘉義市新興蛋黃區。位居市區精華地段的建國二村、復興新村以市地重劃,帶動東區大進步;推進民族國小西側土地公辦都更,成為中彰雲嘉首件公辦都更成功招商案例;除「友忠好室」、「博愛安居」、「安寮好室」3處500戶社會住宅,嘉義市配合中央再提供三處公有土地興建社宅,落實居住正義。

此外,嘉義市積極打造低碳永續的健康家園,讓永續植基於生活。引以為傲的100%市區電動公車自2020年上線以來搭乘人次5倍成長,突破60萬;全市共146站的公共自行車Youbike,里里有站點,上線至今突破415萬騎乘人次,周轉率每車超過4轉,是非六都第1名;迄今「零」單車失竊率紀錄,全國唯一。嘉義市積極爭取交通平權,嘉義TPASS 399通勤月票也將在明年1月啟用,服務範圍擴及雲嘉嘉南,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減少碳排放。

除建構優質的大環境,市府團隊以人為本,透過軟硬體建設,從幼到老多元照顧每個人的身心靈的健康,並關注弱勢族群的福祉。將提供民眾優質且多元運動及休憩環境。 2023年生育津貼大躍進,每位新生兒的生育津貼從1萬4,000元提高為2萬2,000元;領先全國,編列預算讓嘉義市國中生都可以免費接種HPV疫苗。啟動全國第一個「樂齡勇壯城」,帶領50歲以上勇壯族勇敢追夢、享受第3人生,更以全台首創「樂齡勇壯口腔保健選拔賽」,鼓勵銀髮族注意口腔保健,維持生活品質。增編7000多萬元經費,積極推動多元身障福利服務,促進社會參與。

軟體建設推陳出新,硬體建設也不間斷,嘉義市成功爭取東西區各一運動場館,西區全民運動館於今(2023)年11月開工動土,預計2025年下半年完工。創造公園城市生活,嘉義市首座寵物公園今年於東區的綠映水漾公園正式啟用,明年西區也將再增設一處寵物公園,提供毛親子同樂空間。繼文化公園IKEA快閃店,番仔溝公園內老屋新生,全新品牌概念店「Day Day」串連文創園區與番仔溝公園「雙園計畫」起點,帶動文化新絲路計畫啟航。

嘉義市也首創以縣市層級課程治理,發展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行動教育指引,全市國中小各校據以發展特色課程;市府也跨局處成立「嘉義市食農教育推動會」結合產官學力量共商嘉義市2023至2027年食農教育執行政策,今年起全市國中小學學校午餐採用幸福嘉義米,支持在地農業及國產優質米糧,減少碳足跡。

黃敏惠表示,當永續扎根教育,永續的觀念也逐漸滲透至生活中的每個層面,就有帶動產業轉型的力量。阿里山林業奠定嘉義市「木都1.0」基礎,推動「舊屋力計畫」、「老屋卸妝計畫」十年有成,許多年輕人返鄉移嘉創業,重新打理老屋經營新形態的餐飲業、咖啡廳,創造「老屋經濟」,同時也持續發揮木屋固碳的價值; 嘉義舊監宿舍群則「以修代租」,建立「木都 2.0 工作聚落」,以地方創生助攻城市創新。

黃敏惠說明,為達成國家2050淨零排放目標,市府已擬定「嘉義市淨零排放永續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公部門將帶頭全面落實部門節電、綠色採購、持續推廣電動化或無碳化運具、加強宣導資源循環再利用,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旅宿業將停止供應一次性備品等。更在湖子內打造「綠能永續循環園區」,包括底渣再利用廠、飛灰穩定化物暫存場、資源回收細分類廠、廚餘再利用廠及灰渣掩埋場等五大工程,未來完工後可確保嘉義市垃圾自主處理能力,並創造綠金經濟。

▲市長黃敏惠向現場滿滿的市民及貴賓詳細一一分享施政心得。(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標籤: 嘉義市低碳永續嘉義市居住正義嘉義市綠能永續循環園區嘉義市老屋經濟嘉義市食農教育執行木都 2.0 工作聚落黃敏惠就職五周年
分享分享送出
前一篇文章

嘉市流感疫苗開放全齡接種 長者肺炎鏈球菌疫苗第三階段開打

下一篇文章

399元「搭」到飽 嘉義縣市跨城際公共運輸通勤月票1月2日上線

相關的文章

地方

2024媽祖盃WPDS輪椅舞蹈國際公開賽 10/4舞動生命

2024-10-05
地方

嘉市施行「班班喝鮮奶」政策 學童成長「鈣」均衡

2024-10-04
地方

2024諸羅搖滾音樂祭將登場 超強卡司接力飆搖滾

2024-10-04
▲配合「班班喝鮮奶」政策,嘉義市自10月4日起陸續配送至各國小。(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配合「班班喝鮮奶」政策,嘉義市自10月4日起陸續配送至各國小。(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地方

施行「班班喝鮮奶」政策 嘉市學童成長「鈣」均衡

2024-10-04
▲國內知名樂團「血肉果汁機」將於2024諸羅搖滾音樂祭登台開唱,令許多樂迷們興奮不已。(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國內知名樂團「血肉果汁機」將於2024諸羅搖滾音樂祭登台開唱,令許多樂迷們興奮不已。(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地方

2024諸羅搖滾音樂祭即將登場 超強卡司接力飆搖滾

2024-10-04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捐贈500萬助雲林弱勢。(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捐贈500萬助雲林弱勢。(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地方

台企聯暖心捐助500萬善款 相挺雲林弱勢扶助缺口

2024-10-04
下一篇文章
▲嘉義縣市跨城際公共運輸通勤月票,將於113年1月2日正式上線。(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市跨城際公共運輸通勤月票,將於113年1月2日正式上線。(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399元「搭」到飽 嘉義縣市跨城際公共運輸通勤月票1月2日上線

關於此 post 的討論

為你推薦

▲大甲媽7日晚間抵達雲林 張麗善縣長率縣府團隊迎駕。(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大甲媽7日晚間抵達雲林 張麗善縣長率縣府團隊迎駕。(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大甲媽祖抵達雲林 張麗善率團隊迎駕祈求台灣平安無災

6 個月 前

水保署《青村永駐60問-你的理想人生》贈書 分享返鄉青年甘苦及解決良方

10 個月 前

本土登革熱病例上週增264例 疫情延燒8縣市、累計破千例

1 年 前

最新新聞

2024媽祖盃WPDS輪椅舞蹈國際公開賽 10/4舞動生命

2024-10-05

嘉市施行「班班喝鮮奶」政策 學童成長「鈣」均衡

2024-10-04

2024諸羅搖滾音樂祭將登場 超強卡司接力飆搖滾

2024-10-04
▲配合「班班喝鮮奶」政策,嘉義市自10月4日起陸續配送至各國小。(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配合「班班喝鮮奶」政策,嘉義市自10月4日起陸續配送至各國小。(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施行「班班喝鮮奶」政策 嘉市學童成長「鈣」均衡

2024-10-04
▲國內知名樂團「血肉果汁機」將於2024諸羅搖滾音樂祭登台開唱,令許多樂迷們興奮不已。(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國內知名樂團「血肉果汁機」將於2024諸羅搖滾音樂祭登台開唱,令許多樂迷們興奮不已。(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2024諸羅搖滾音樂祭即將登場 超強卡司接力飆搖滾

2024-10-04
雲嘉時報 | YunjiaTimes

© 2023 雲嘉時報電子報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聯絡我們

關注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地方
  • 生活
  • 健康
  • 文教
  • 旅遊
  • 消費
  • 社會
  • 藝術
  • 綜合

© 2023 雲嘉時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