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猷權/雲林報導
在地稻米產業迎來新篇章!西螺鎮農會10日上午舉辦「稻米產業文化、碾米廠廠房更新啟動儀式暨農民節表彰活動」,象徵傳統農業正式邁向智慧化與精緻化的新里程。活動集結地方產官學界共同見證,除展現西螺農會推動產業升級的成果外,也表達對在地農民長年辛勤耕耘的感謝與肯定,為雲林打造永續農業典範揭開序幕。

▲張麗善縣長巡視西螺鎮農會自動化碾米與包裝系統,肯定以科技升級展現雲林好米新風貌。(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縣長張麗善親臨現場主持啟動儀式,並巡視全新自動化碾米與包裝系統。她表示,雲林是台灣的糧倉,而西螺更是全國優質稻米的重要產區。此次碾米廠翻新導入電腦控制與低溫保鮮技術,從鮮穀儲存、烘乾、碾製到包裝,全程智慧化作業,不僅提升產品新鮮度與安全性,更讓「雲林好米」在品牌行銷與國際推廣上邁向更高層次。
西螺鎮農會總幹事廖錦富指出,農會每年生產白米約1萬2千公噸、銷售額近5億元,產量與產能皆居全國之冠。埤源碾米廠自民國74年啟用以來設備逐漸老化,這次斥資近6,000萬元進行全面翻新,導入最新碾米機具與智慧監控系統,從屋頂到地板全數更新,以「高信賴度、高安全、高價值」三高精神,打造具國際水準的製米典範,讓協力廠商與消費者都能更安心信任「西螺米」。
活動同時舉行「114年西螺鎮農民節表彰大會」,表揚190位績優農民,感謝他們在產銷班經營、青年農民培育及農業推廣等領域的卓越表現。現場也發表新一季「清健米」系列新包裝,象徵傳統農法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午宴以「吃當令、吃在地」為主題,邀請來賓品嚐雲林米食與蔬果饗宴,從產地到餐桌,體現永續農業與地方共榮的核心價值。
關於此 post 的討論